课程建设
2010 年本专业全面修订专业教学大纲,2013年又进一步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。首先,新的课程体系实行了“应用化学大类”教学的思想,本科教学初期课程与应用化学相关其他专业实现了统一,体现了宽口径办学的特色。其次,新计划体现出了孔子“学”“思”结合的教育思想,正在试点开设了一批研讨型和研究型课程(如仪器分析)。第三,新体系全面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,大幅度改进了实验教学的水平,三性实验的比例达到65.4%。
教材建设
为实现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,近几年来,在教材建设方面学校和学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,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在教材建设方面,我们的基本思路是:专业基础课教材的建设,应优先选用国内统编的优秀教材,使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水平达到国内先进;专业方向课与选修课的教材建设,在选用国内优秀统编系列教材的基础上,结合专业发展目标与特色建设,组织特色课程教材的建设;积极参与国家优秀教材和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,提高本专业的教材建设水平;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,使专业基础课的多媒体课件使用率达80%以上,专业基础课的多媒体课件达到国内先进。按照“1234”人才培养模式,本专业使用近三年新出版教材达到总教材数的60% ,在使用高级别教材的同时,我们还加强了自编教材工作力度,主编或参编的教材7本,分别为《化学》、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》、《有机化学》、《仪器分析实验》、《有机化学实验》、《应用电化学及工业分析》、《仪器分析》等,同时还编写部分适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讲义2部。通过以上建设,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大大拓宽了教学内容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自行开发一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,目前约80%左右的专业理论课程已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,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,提高教学效果。
在网络教学方面,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,发挥网络优势,设立一系列网上学习课程。如周诗彪教授的《有机化学》、刘北平教授的《化工原理》和孙元喜教授的《仪器分析》均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,网站内容包含了教学大纲、电子教案、作业习题、实验指导、实验习题和自测试卷等,学生不仅可通过网上自行学习,还可在学生和教师互动界面中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,教师可直接通过该界面进行答疑,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。
|